雖然讀西格爾教授的《股市長線法寶》時有過更詳實的敘述,但還是禁不住邊讀邊點頭,猶如他鄉遇到久違的知己,讀到妙處忍不住拍案而起,就這么一直站著把文章看完,意猶未盡,忍不住接著往下說,只是水平太次,不免有狗尾續貂之嫌,如若有不到之處,還請各位指出。
其實就長期投資而言,復利20%己經算是非常出色的成績了,如果能連續保持二十年以上基本上也就是大師的水準。然而為什么會這樣?今天我就來談一談自己的思考。
從全球看指數的ROE大約在10%左右,非常穩定,至于為什么,我另發一帖說明,這里不展開講,就全體企業而言,上市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要高于社會全體企業的平均資本回報率水平幾個百分點,只要死拿指數,或企業組合也就是長期投資和各類定投的投資回報率只會在復利10%左右,這種方法穩定但不可能獲得高收益。
文章所言,短時間的高收益是有客觀因素的,有時是因為自己的投資風格正好順應當前的市場,有些只不過正好站在了風口。盈虧同源,這種風格雖然可以讓人短期暴賺,但是風向一轉就會變成消耗財富的滑鐵盧,即使能夠在高點出逃,但下一次當市場再講另外一套上漲邏輯時,高收益就很難繼續。
那么我們能不能看準了風口壓呢?這個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使能壓對一,二次風口,也會在接下來的無數次騙線中消耗掉所有的利潤,況且從統計上看,無論是世界還是國內的富豪排行榜都無法找到靠這種方法成名立腕的投資者,這種方法短期確實很賺,但長期無法復制……
可不可以在行情低迷時埋伏,然后在高峰時退出來獲取高收益呢?相信有不少投資者樂衷于此,但真能利用選時獲取高收益嗎?很難,選時的投資者只會在股市低估的時候買入股票,在行情火爆,明顯高估時就會果斷離場,這一段時間的利潤非常高,很多投資者會因為這一段獲取的30%+以上的收益而沾沾自喜,但是從高估等待下一輪低估往往需要數年時間,甚至長達五,六年的時間,將上一輪的收益和等待低估的時間一平均,復利收益就會大打折扣,結果未必會好于低估時買入然后高點不賣的投資者,畢競后者持股的時間更長,獲得的企業內在價值的增長也更多。一輪牛市獲取的高收益只不過是一帖安慰劑。長期看并不能戰勝復利20%的高標準。
選時不行,選股能否如愿?理論上是可行的,為什么是理論上的?因為這只能假設市場上傻瓜太多,高ROE,內生性成長非常優秀的資產,能夠以合理以下的價格買到,實際上長期ROE水平能維持在30%以上的高品質公司鳳毛麟角,價格很難有便宜的時候,即便是合理的價格也需要在行情低迷的時候才可以買的到,更別說低估了。
上面的這些方法都行不通,要想獲得復利20%以上的超額收益。除非以極低的價格獲得高ROE的資產,比如以下三種方式。
第一種:利用優秀公司的行業黑天鵝。
記住一定是行業黑天鵝,個別企業的黑天鵝是否會對長期的競爭優勢形成毀滅性的打擊極難判斷,但行業的黑天鵝就容易把握的多。當全行業受到利空打擊時,反而是擇機加倉龍頭公司的絕佳時機,畢競行業是不可能整體消亡的,真實需求還在哪兒,然后以極低的價格買入,長期持有,穿越牛熊,只要企業發展良好,千萬不能貪小便宜而賣出,因為成本很低,企業的ROE就是你的復利收益率,高于30%都是可能的。例如零八年,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伊利股份股價曾跌到六元多,市值僅有50億元,己經跌破凈資產,中國的乳制品行業不可能整體消亡,此次事件反而給予長期投資者一個極好的介入時機。以凈資產的價格買入長期ROE高達30%的公司,后期基本上不需要賣出。
第二種:逆向投資
“股票的長期收益并不依賴于實際的利潤增長情況,而是取決于實際的利潤增長與投資者預期的利潤增長之間存在的差異。”這就是西格爾提出的“投資者收益基本原理”。如果市場在某個階段愚蠢到給優秀的公司報了個極低(近乎凈資產)的價格,投資者在反復確認,沒有任何異議時,可以果斷介入長期持有。即可以獲得等同于企業高ROE的復利收益。
第三種:芒格式投資
當然合理價買入高品質資產,然后依靠高于20%的ROE滾存,最后再以合理以上價格賣出也可以獲得高收益。
無論那種都極度依賴投資者的商業洞查力,非優秀的投資者無法做到,加上超長的持股周期,更需要拿捏得當的持股信心來應對各種業績下滑但不傷根本的時刻,更非大師級人物不可了。